從經營的角度來說,壟斷是最符合利潤最大化的經營。而香港的很多領域,包括社會生活服務的提供,都是通過某些“規則”以“專業”的名義實現了壟斷經營。比如煤氣爐或者燃氣熱水器,同樣的品質甚至同樣的產品,在內地當時賣大約1000元,但是在香港如果貼一個“認證標簽”,價格就到了3000元,多出來的2000元通過壟斷經營從消費者的口袋轉入壟斷者的口袋。一盞電扇燈在深圳不到600元,但是香港要2600元。社會是由不同的人或者說不同的群體組成的,當不同的群體都以各種“規則”收取其他群體的高額利潤,最終衹能是相互之間的高額支付轉移。這種內部的“惡性競爭”不斷升級,必然降低香港產品的外在競爭力。長此以往,對於一個已經逐步失去特殊地緣經濟地位的淺碟型小島經濟來說,高成本無疑是慢性自殺。香港“購物天堂”褪色,與高租金、高福利、高薪金是有直接關聯的。
就以建築與裝修業來說,比較辛苦但是技術含量不高。在一個碩士畢業生初期衹有月薪一萬三左右的香港,地板鋪塼的師傅日薪現在要兩千,十年前給辦公室做地腳線的木工師傅日薪就要兩千;目前紮鐵工日薪近三千元,月薪中位數37800元。這種“腦體倒掛”的狀態,對於吸引人才就有了重大障礙,也無疑損害了香港社會的競爭觀念。
“一國兩制”實踐的最重要標誌,是“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”。而“繁榮”與“穩定”是互為因果的關係:沒有“穩定”不可能實現“繁榮”,而沒有“繁榮”也無法實現真正的“穩定”。因此“由治及興”對於鞏固“由亂及治”是非常重要的。
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。“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,截至2021年底,香港對內地纍計實際投資額 14,331億美元,占內地纍計引進外資總額的 57.5%。”(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、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貿易處、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2022報告)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、轉口貿易中心的地位,對中國內地經濟的重要性,遠遠大於香港對美西方的重要性。很明顯,香港對國家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功能。如何保證香港對國家的經濟功能,需要給予高度重視:如果失去了這個功能,香港不僅不能對國家發展形成助力,還可能成為國家的包袱。
總結而言,人力資源成本、土地成本和福利成本,如果不能實現良好控制,無論高端製造業或者再工業化,還是建築業、旅遊零售業,都會遭遇很大阻力。而能否提高香港的人力資源水平、降低福利陷阱對香港競爭力的損傷、打破利益藩籬,是香港經濟能否“由治及興”的幾個關鍵環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