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簡介
汪毅夫,男,臺灣省臺南市人。歷任上山下鄉人員、郵遞員、學員、教員、研究員、公務員和退休人員。學術著作有《閩臺區域社會研究》等20部。現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。
[網上開卷]
- 幸福感: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
- 守禮之邦:中琉關係與亞洲文明——第16届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
- 台灣社會思潮與台海政經形勢之變
- 台海兩岸關係研究報告2023
- 南台灣傳遞美的力量
- 南台灣與龍岩手牽手
- 台北會談
- 吳伯雄返鄉祭祖中評社永定走親
- 大國博弈下的中國在柬埔寨投資研究
- 文明初心的堅守——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(2019~2023)紀程
-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——首届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閩江論壇論文集
- 台海變局縱横録
-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(2022)
- 以經解經——系統神學簡易教程(上)
- 聯結兩岸
- 中職“大城工匠型”名師啓示録
- 香江堅守
- 台灣經濟轉型發展研究
- 紅七軍過乳源瑤區
- 湛江市社會科學志
- 融入之路——香港的“一國兩制”實踐
- 感悟台灣——我與台灣三十年
- 醫改論詩草
- 家國論詩草
- 中國抗疫精神研究
- 過往録
- 仁風行故里
- 霞山英烈志
- 現當代廣東地域文化通論
- 老八舍回望
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>> 網上開卷 >> 詳細内容
顧盼兩岸
《顧盼兩岸》講的是歷史故事,是回顧歷史的書。書中時或涉及時事也會引述歷史。譬如,《表演説謊的演説》針對了“人還在,心不死”的李登輝及其追隨者,可以算是時事評論,但講的還是歷史故事。另一方面,作者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,心中充滿期盼。受習主席講話的感召,作者在2019年1月接連寫了《從“解放臺灣”到“和平統一”》《“制度不同”不礙事》《中國人要幫中國人》《厝内代好參詳(家裏的事好商量)》《要“和平共存”不要“冤家量債”》等文力挺“和平統一,一國兩制”的方針,頗受好評。然而,也有人在網上留言駡我,並以“秋後算帳”相威脅。别的不説,無端辱駡恐嚇老人者,定非善類。不幸而遇,如魯迅翁所謂:“最高的輕蔑是無言,甚至連眼珠子也不轉過去”可也。
回顧歷史,期盼未來,這是《顧盼兩岸》一書的緣起、書名的來由。
前言關閉
正文關閉
- 1.海峽兩岸的“結” 與“平”
- 2.《馬關條約》的時間表
- 3.“台獨”是一個邪靈
- 4.自外於我們的“我”
- 5.“民族弱亂”與《馬關條約》
- 6.從“解放台灣”到“和平統一”
- 7.癸、甲兩科與“新三届”
- 8.中國人要幫中國人
- 9.抗戰史的戰事實録
- 10.“制度不同”不礙事
- 10.“制度不同”不礙事
- 11.“厝内代好參詳”
- 12.要和平共存,不要“冤家量債”
- 13.“五一口號”與新政協
- 14.新政協的一個片斷
- 15.參加新政協的厦大教授
- 16.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
- 17.台盟參加新政協
- 18.新政協無“官本位”
- 19.楊杰爲新政協捐軀
- 20.讀了《春風秋水》
- 21.“聯成一氣”的閩臺文化
- 22.歌唱美食
- 23.藏不住的書卷和書卷氣
- 24.“謝五點”與新政協
- 25.台灣文學史研究的視角
- 27.參加新政協的黨派單位
- 28.推動學術進步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
- 28.推動學術進步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
- 29.請帶勤業的饅頭來看我
- 30.厦大教授林惠祥
- 31.仁者壽
- 32.厦門大學陳孔立教授
- 33.“哀其無奈”的挽詩
- 34.厦門大學的兩幀老照片
- 35.怨恨與理解
- 36.日本鬼子的“鬼計”
- 37.厦門大學國學研究院
- 38.圖説厦大校長林文慶
- 39.林文慶、林可勝父子
- 40.國語和文學的結合
- 41.漳州振成巷的台灣孩子
- 42.中國現代民俗學史的福建時期
- 43.光榮的名字
- 44.日據台灣當局與“去中國化”
- 45.“有深度的學者風度”
- 46.舊稿重刊
- 47.皇宫典藏的兩幀照(圖)片
- 48.頑固派與反動派
- 49.“台獨”與反“台獨”之第一回合
- 50.聽徐宗干講神靈故事
- 51.台南延平郡王祠
- 52.閲讀美食
- 53.謁祖與背祖
- 54.王哲甫談文言與白話
- 55.兩岸的親情記憶
- 56.老師的天性
- 57.對政治極端化説不
- 58.精彩的記者生涯
- 59.燕巢的冷笑話
- 60.記《中華活葉文選》
- 61.把老師的書拆了
- 62.戰争與兒戲
- 63.文獻及其參考文獻
- 64.“王安石、李綱皆生於松溪”
- 65.活字典的活力
- 66.序《財富的歸宿》
- 67.從清代榜花講起
- 68.《台灣前後山全圖》
- 69.傷心的船兒
- 70.日據時期的台灣不自由行
- 71.日人在台的“市區改正”
- 72.“賞穿黄馬褂”的理由
- 73.安徽老唐在台灣
- 74.唐定奎與“剿番開山”
- 75.關於《北圻回憶録》
- 76.悼許地山的挽聯
- 77.台灣詩人與江春霖
- 78.香港《華商報》
- 79.許南英遭遇的“官範民風”
- 80.青年才俊喬冠華
- 81.古老的誓詞
- 82.“節遇端陽寂不喧”
- 83.“又是一連串的記憶”
- 84.幕府制度在台灣
- 85.有關台灣“民主”的傳言
- 86.顧頡剛《泉州的土地神》
- 87.把握台灣史的話語權
- 88.台灣問題的歷史視角
- 89.在台灣研究的起跑綫上
- 90.台灣史研究的學術分工
- 91.問題在哪裏
- 92.對學術的忠誠和熱忱
- 93.台灣問題,學以求真
- 94.尋找《詩畸》
- 95.談閩台民間信仰(一)
- 96.談閩台民間信仰(二)
- 97.談閩台民間信仰(三)
- 98.台灣調查委員會
- 99.台灣抗戰老兵蔡湘洲
- 100.菽莊花園走出來的學者
- 101.陳敬賢與《蓮山堂文集》
- 102.科舉制度與社會生活
- 103.集美學校與《台灣蕃族革命特刊》…
- 104.光復初期的《台灣地理》
- 105.關於“日人説台灣”
- 106.西川滿與台灣文學
- 107.台灣文學的一個問題
- 108.日本漢文學與“中日文化地位的逆…
- 109.福建高校招收台灣學生
- 110.《黄奕住傳》讀後記
- 111.鼓浪嶼的高貴氣質
- 112.福建文史館的台胞館員
- 113.《漳郡會館録》裏的台灣進士和舉…
- 114.陳嘉庚的紅色媒體
- 115.百家翰林,老汪結識有幾人
- 116.一個人的“名山事業”
- 117.領我認識了這位老革命
- 118.唐景崧的《謎拾》
- 119.唐景崧走後怎麽樣
- 120.以“中華民族”名義“發上等願”…
- 121.唐景崧的《看棋亭雜劇十六種》
- 122.泉州文化的報告人
- 123.台灣“民主進步”的新聞
- 124.話説王十朋
- 125.厦大校友白明新
- 126.清源太守鬂如蓬 杯酒端爲庶民斟
- 127.康熙年間北京的定居台胞
- 128.套路滿滿的《終戰詔書》
- 129.齒録考釋舉隅
- 130.“連名字你都説錯”
- 131.漢奸長成乃從崇洋敗家始
- 132.高家的兩岸三地故事
- 133.日人秘密檔案裏的台灣民衆黨
- 134.謝春木、李應章與台灣民衆黨
- 135.科舉制度之刹車與慣性
- 136.科舉制度史研究二題
- 137.“國軍70軍”與台灣
- 138.序《厦門吃海記(3)》
- 139.與生俱來的“政治面貌”
- 140.熱烈擁抱所愛,也熱烈擁抱所憎
- 141.1979年之《台盟代表大會側記》
- 142.台盟與台灣人民愛國民主運動
- 143.不該忘却的記憶
- 144.國歌之歌譜
- 145.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致謝雪紅函
- 146.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
- 147.新政協會議上的台胞
- 148.再談科舉制度之刹車與慣性
- 149.田野的圖像
- 150.“與律師似是而非”的訟師(訟棍)
- 151.不作苦雨嘆,願賦喜雨詩
- 152.台灣地方文獻裏的訟師問題
- 153.崔顥題詩在上頭
- 154.台灣“去日本化”過程令人失望
- 155.台盟盟員汪慕恒教授
- 156.“空襲福建”的記録和記憶
- 157.骨灰級的博士論文
- 157.骨灰級的博士論文
- 158.讓“和平統一”騎上馬,前進!
- 159.盧若騰《島噫集》的版本
- 160.厦門大學陳掌諤教授
- 161.序《晋台同名村》
- 162.蘇大山的台灣情緣
- 163.中華民族團圓舞
- 164.破壞人民政協會議的特務案
- 165.厦門大學校友在台灣“風評好”
- 166.分别心與同情心
- 167.兩岸一家説閩台
- 168.《中外日報》與“二·二八”
- 169.蘇、黄點贊定光佛
- 170.厦大林惠祥教授的處女作發表於台灣
- 171.與兩岸作蔭凉親之尊之饒公壽
- 172.“中國婢女救拔團”的愛心故事
- 173.厦大校友陳賢禄
- 174.序《厦門古迹尋踪(續編)》
- 175.台盟的光榮傳統
- 176.台灣進士表之補遺、勘誤和存疑
- 177.同樣感人的愛心故事
- 178.古物無遮觀自在
- 179.吴鳳傳説與“文化識盲”
- 180.日人“堅執”攻台停戰不允台澎
- 181.特殊材料制成的陳明忠
- 182.“錮婢”與“遣婢”
- 183.從嫁殤到嫁於殤
- 184.“去母留子”與“去子留母”
- 185.招贅婚的“猪母税”
- 186.招贅婚涉及的神主牌問題
- 187.讀《湖州民國史研究》
- 188.寧波幫博物館
- 189.老師看着學生做作業
- 190.推薦《湖州民國史研究》
- 191.科舉制度與閩南鄉土社會
- 192.台灣進士丘逢甲的生年
- 193.丘與邱、工部與水部、倉海與台海
- 194.丘逢甲進士齒録二題
- 195.污點文人之研究
- 196.許南英進士的生年
- 197.陳嘉庚創辦兩個“專研國學的機關”
- 198.厦大校友吴忠翰與台灣
- 199.普通郵票的紀念意義
- 200.康熙帝聽過的連環畫故事
- 201.厦大顧頡剛教授的田野選題
- 202.祝賀《海交史研究》創刊40週年
- 203.序《定光佛民間俗信大觀》
- 204.黄宗鼎齒録涉及的封贈問題
- 205.台灣進士立功受奬的故事
- 206.跟隨老師當老師
- 207.帥哥大挑的故事
- 208.户籍和鄉貫
- 209.台灣文學研究的民俗學視角
- 210.再談舉人大挑
- 211.台灣生員當了福州官員
- 212.科舉齒録裏的師尊
- 213.大比之年“鬥鬧熱”
- 214.制度史視野裏的台灣
- 215.陳嘉庚在1949年新政協會議上
- 216.序《海峽兩岸開漳聖王文化系列》
- 217.大事説三遍,年關過三個
- 218.西鄉從道的故事
- 219.寫在《窺園留草》(校注本)書後
- 220.童養婚的婚禮
- 221.正月鬧廳古儺意
- 222.姑爺年檢的日子
- 223.無知與偏見
- 224.推薦兩本好書
- 225.“天公疼戇人”
- 226.宋代福州的上元
- 227.析字與燈謎、楹聯
- 228.諺聯悦讀舉隅
- 229.“四個恭喜扛一個也好”及其他
- 230.正月十五温柔的風
- 231.征聯故事
- 232.二月初二的期待
- 233.台胞在武漢的歷史留痕
- 234.雕塑大師楊英風、楊奉琛
- 235.政客搞壞人民泪
- 236.大師劉繼莊講台灣故事
- 237.幕府制度的缺陷
- 238.台胞寫給台胞的信
- 239.《廣陽雜記》裏的台灣史料
- 240.日積月累稿盈篋
- 241.荷據之前的台灣居民
- 242.讀《清實録》1895年台灣記事
- 243.自然灾害/民間信仰研究須知
- 244.福建壬寅解元林傳甲
- 245.台胞漳州進學記
- 246.厦門大學教授黄鴻翔
- 247.福建丁酉鄉榜的故事
- 248.林仲良的兩岸故事
- 249.清代職官(文官)制度在台灣
- 250.台灣考生與福建壬寅鄉試
- 251.閩南方言志/民俗志研究的力作
- 252.福建光緒壬午鄉榜與台灣
- 253.再談福建光緒壬午鄉榜
- 254.舞蹈藝術史研究新創的風格
- 255.20年前一本書
- 256.厦大校友首開駐台采訪紀録
- 257.福州葉家的科名佳話
- 258.兩岸師生緣
- 259.台灣優等生大陸辦教育
- 260.清代世爵制度與台灣
- 261.巫宜福在台灣的傳説
- 262.擋不住《書的誘惑》
- 263.從俞老師考英文談起
- 264.李登輝表演説謊的演説
- 265.舊筆記的一段往事
- 266.我國共同語的曾用名、現名和又名
- 267.聯語與預言
- 268.期待《厦大國學院半年集刊》紀念版
- 269.厦大免試招收台灣保送生
- 270.讀林琴南《黄笏山先生畫記》
- 271.林叔臧倡建“厦門之公園”
- 272.中國慈善公益事業史之一頁
- 273.尋找台灣會館的晚清記憶
- 274.會試考生之情狀
- 275.北京會館與科舉考試
- 276.“旅行指南”裏的“東西”
- 277.北京會館的故事
- 278.康熙帝爲鄭成功題挽聯的傳説
- 279.科舉制度與籍貫觀念
- 280.1874年台灣疫情的歷史留痕
- 281.中華全國之一地
- 282.“台灣番族生活品標本”陳列
- 283.許世英和胡樸安
- 284.民間收藏的官府文件
- 285.大事的細節
- 286.高階武官與福建鄉試